【朝天门火锅】品牌简介
朝天门是老重庆规模最大的一座城门,始于明初。门上原书有四个大字:古渝雄关。因此门随东流之长江,面朝天子帝都南京,并且在此迎钦差接圣旨,故名“朝天门”。
火锅的渊源十分悠久,若从它的前身算起,迄今已有3000年。《周礼.天官.膳夫》中,便有关于商周时举行庆典或祭祀的时候,王侯贵族击钟(编钟)列鼎而食的记载。那时,贵族们就已懂得奏着音乐,围坐烹具旁,直接从中捞取食物了。西汉时烹调方法之一的“濯”和三国时的“五熟釜”以及辽代契丹人墓葬中用火锅涮肉的壁画,都有火锅的原型气。到了宋代,《拨霞供》的记载更为详细。而清人袁枚在《随园食单》一书中已有了“冬月宴客,惯用火锅”之说,这便是“火锅”一词见诸文字最早的。
重庆人吃火锅的最早的文字记载则在清道光年间(1821-1851)。火锅作为一种美食,可谓香飘全国,但其称呼却各有不同。如东北称白肉火锅,北京叫涮羊肉,广东叫打边炉,上海则谓之菊花锅等。然而,惟有重庆火锅名声最大,味道最美,食者最多,传播最远,在东西南北中独树一帜,堪称火锅中的佼佼者。
重庆火锅独特风格形成于民国年间,火红于陪都时期。有诗赞重庆火锅曰:“围炉聚饮欢呼处,百味消融在釜中。”著名川籍作家李劼在1947年四川《风土什志》上发表的《漫谈中国人的衣、食、住、行.饮食篇》中说:“吃水牛毛肚的火锅,发源于重庆朝天门码头。最初一帮挑担零卖贩子将水牛内脏买得,洗净煮一煮,而后将肝子、肚子等切成小块,于担头置泥炉一具,炉上置分格的大洋铁盆一只,盆内翻煎倒滚着一种又麻又辣的卤汁。
那些卖劳力的朋友,便围着担子受用起来,各人认定一格,且烫且吃,吃若干块,算若干钱。直到民国二十三年,重庆城内才有一家小饭馆将它高尚化了。从担头移到桌上,泥炉依然,只将分格铁盆,换成了赤铜小锅”。到了抗战时期,重庆火锅迅速兴旺发达,火锅店越来越多,连一些咖啡馆、冷饮店、大餐厅也经营起火锅来!